01蘇寧收購天天
2017年初,蘇寧云商發布公告稱42.5億元收購天天快遞全部股份自今年五月份,蘇寧就將天天快遞納入到了合并報表中,天天快遞的經營數據也將公開,這也意味著天天快遞實現了曲線登陸股市。在今年雙11之前(10月28日)天天快遞將總部搬至蘇寧總部。不到半年時間,蘇寧就將天天納入上市體系,二者融合的速度不可謂不快。
天天快遞幾經轉手以高估值“嫁給”蘇寧,作為天天快遞創始人,詹際盛向億歐表示對這一結果表示滿意。
對于下一步發展,蘇寧官方表示雙方在團隊、業務方面推進融合,并致力于天天快遞服務質量的提升。天天快遞將有效結合蘇寧資源、菜鳥資源,打造差異化、特色化服務產品形成自己獨特的經營能力。
并購
02青旅物流收購全峰快遞
在2017年4月,青旅聯合物流正式發布了一則《關于集團經營管理層職務聘任和職能分工的決定》。在這紙“人事任命書”中,最值得關注是兩個關鍵人物的任命:
1.徐云波為青旅物流總裁,負責集團戰略管理及全面經營工作。
2.陳加海為高級副總裁,負責集團的運營管理工作,分管各大區;負責集團快遞業務的經營管理工作,直管青旅快遞事業部。
這意味著全峰快遞與青旅物流的戰略合作,最終還是以被收購和整合收尾。根據媒體報道稱重組的青旅物流除了快遞事業部外,同時還設立了快運事業部、立馬到事業部、e派事業部、云倉事業部和冷運事業部。
并購
03圓通收購先達國際
5月8日,圓通速遞發公告稱以10.41億港元收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先達國際物流控股有限公司61.87%股份,合計約2.56億股股份。
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表示,此次收購完成,標志著圓通速遞真正走向國際化、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又邁出堅實一步,從而成為中國快遞企業“走出去”的新樣板。
通過收購的方式來布局國際業務,并以此打通國際物流通道,已上市的很多家快遞公司都有此意圖。
并購
04中國財團160億新元收購普洛斯
7月14日,普洛斯(GLP)選擇由厚樸、高瓴資本、萬科等組成的中國財團進行每股3.38新加坡元的收購交易,停牌前普洛斯每股2.7新幣。估值約為160億新元(約790億元)。中國財團包括五方面:厚樸投資占股21.3%、萬科集團占股21.4%、高瓴資本占股21.2%、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占股15%、普洛斯管理層占股21.2%。
11月30日,普洛斯在今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已經通過私有化要約。普洛斯預計在明年1月29日前股東將收到私有化要約付款,隨后普洛斯將正式退市。
私有化一旦達成,萬科即將成為普洛斯的第一大股東。萬科的物流地產也將非常清晰為,萬緯物流地產+普洛斯。收購普洛斯,是萬科物流事業迄今為止最重大的突破。萬科物流的野心是攜手普洛斯成為全球第一的物流地產服務商,且其旗下的倉庫將不會賣出,會一直經營下去。
重組
0558速運與GOGOVAN合并
8月28日,58速運與東南亞的同城貨運及物流平臺GOGOVAN(快狗)合并,58到家持有新公司大部分股份。雙方成立新公司后,繼續沿用GOGOVAN作為英文品牌,及58速運為中文品牌。合并后新公司將為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專業配送、實時貨的及搬家服務,服務領域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臺灣、韓國、印度等亞洲等地。
58速運和GOGOVAN的此次合并,是內地和香港初創公司之間發生的規模最大的并購交易,改變了同城貨運這一萬億級市場的競爭格局。
并購
06豐巢8.1億元全資收購中集e棧
8月,順豐曾發公告稱,順豐投資持有豐巢科技的股權比例從30.8636%變為15.0000%。順豐控股CFO伍瑋婷對外表示,轉移股權是基于對短期和長期利益的平衡,考慮到對公司財務的影響,為達到更好的平衡,順豐控股將變為財務投資,豐巢科技可以更加獨立地去做好戰略布局。豐巢科技的發展及投入的規模和速度將會加快,資本性支出會更高。
9月13日,順豐控股公告稱,豐巢科技向中集電商的全體股東購買其持有的中集電商100%股權,標的價格8.1億元。
收購之后,豐巢與速遞易規模基本上旗鼓相當,快遞柜兩軍對壘之態已經形成。但是不管是豐巢還是速遞易目前均處于嚴重虧損狀態,運營方還需探索出清晰的盈利模式。
并購
07餓了么42億元收購百度外賣
8月24日,餓了么宣布合并百度外賣。合并完成后,百度外賣成為餓了么的全資子公司。百度外賣仍以獨立的品牌和運營體系發展,包括管理層在內的人員架構保持不變。此次收購預示著,外賣市場的一場最終排位賽即將展開。
但是雙方對接如何,餓了么能夠“消化”百度外賣,仍需時日。目前賣身后的百度外賣的加盟商問題仍未獲得妥善解決。
11月21日,餓了么及百度外賣舉行“未來物流”戰略發布會,會上,除發布未來物流戰略外,兩家公司還展示了智能調度系統、智能耳機等一系列及時配送技術成果。而這也預示著同城即時末端配送平臺的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重組
08貨車幫、運滿滿成一家
11月27日,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貨車幫)與江蘇滿運軟件科技有限公司(運滿滿)聯合宣布戰略合并,雙方將共同成立一家新的集團公司,由天使投資人王剛擔任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兼CEO。雙方透露,之后將會著力打通交易平臺,提升整個行業的運行效率;另外在新能源、無人駕駛、出海等領域也會積極探索,為國家物流的基礎設施乃至“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
業內人士認為,雙方合并之后,可能會改變貨運行業“小散亂差”的局面,將傳統“小黑板”信息部模式搬遷互聯網上面邁入更加實質的一步。
雖然兩家都已成長為獨角獸般的企業,貨運幫和運滿滿至今都沒有實現盈利。雙方合并之后,雖然新的集團公司將保留原有貨車幫和運滿滿的品牌繼續獨立運作,對于新的集團來說,人員是否冗余,精兵簡政也是新集團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趨勢一: 快運企業開始擁抱資本
2017年即將過去,站在政策和資本的風口,中國物流業發生了多個影響未來物流業整體發展步伐的大事。從十九大開始,國家開始在政策層面引導物流業的發展,而網絡時代所產生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市場環境也讓資本成為牽引物流業前行的重要力量。為此,在中國物流業2017年已走過的路徑中,筆者提煉出了2018年甚至未來若干年內可能發生的八大趨勢,以饗讀者。
快運企業開始擁抱資本
繼圓通、中通和申通排隊上市之后,2017年1月18日,韻達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2月24日,順豐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如此一來,順豐和“三通一達”等快遞領頭羊企業均已進入資本市場。而與電商物流直接融合的菜鳥網絡和京東物流則由其東家直接注資:9月26日,阿里巴巴斥資53億元將其在菜鳥網絡的股份由47%增持至51%,并計劃在5年內投資1000億元提升其全球物流網絡,以保證國內24小時、全球72小時內配送到門;4月25日,京東集團宣布將京東物流部門獨立運營,同樣希望其能在5年內成為年收入過千億規模的物流科技服務公司。
快遞企業排隊進入資本市場后,快運企業也將開始擁抱資本,資本成為快遞和快運市場配置優化并取得市場競爭優勢的最大供給資源。
與4000億元的快遞市場相比,市場規模超過7倍的快運市場更具發展潛力。在市場前景的誘惑下,快遞企業開始入局快運市場,資本更是在其中加緊布局。12月22日,證監會核準了德邦物流的IPO首發申請;11月27日,曾經在8月份因網絡爬蟲偷竊數據而對簿公堂的運滿滿與貨車幫宣布戰略合并為滿幫集團,并由投資人王剛領銜出任董事長。運滿滿與貨車幫的合并再次顯現出了資本的威力,而在2018年,應該能夠見到滿幫集團更大的資本操作手段。
趨勢二:
物流地產持續升溫
除電商、保險等各方資本涌入外,受到政策限制的房地產企業也開始在物流地產上布局,物流地產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
過去,物流地產板塊以外資為主,但2017年成為國內資本涌入物流地產的轉折點,相信未來外資的比例會越來越低。
7月14日,由萬科、厚樸投資、高瓴資本、中銀投聯合組成的中國財團與普洛斯發布公告稱,該財團與普洛斯董事會已就全面私有化新加坡上市公司普洛斯達成一致,交易收購單價為每股3.38新加坡元,交易總價為116億美元(約790億元人民幣),成為亞洲歷史上最大的私募股權并購,由此普洛斯GLP的資產基本上屬于中國資本所有,且擬在香港上市;而早在2009年,中投集團就已成為另一國際物流地產巨頭澳大利亞嘉民的最大股東。
顯然,房地產企業正在加快進軍物流地產。參與普洛斯GLP私有化的萬科于2015年和黑石集團成立了物流合資公司,2016年已擁有147萬平方米倉儲物流地產,2017年規劃完成150萬平方米倉儲面積;綠地、萬通和合生等房地產企業也積極投身物流地產,而收入穩定、風險較低的物流地產也與高收入、高風險的房地產市場形成了互補。
京東、蘇寧與國美等電商企業也在物流地產上投入極大。京東物流已在全國構建了500多家倉儲基地,目前倉儲面積達1200萬平方米;而蘇寧物流2016年的倉儲面積就達到了600萬平方米,并計劃到2020年新增1000萬平方米倉儲面積。
保險業巨頭平安則在物流地產上與普洛斯對標,通過深圳平安不動產工業物流有限公司已對外投資了28家倉儲企業,并購或自建了30個園區,面積已達400萬平方米。今年8月,董事長馬明哲還要求以最快速度搶占物流市場份額。
趨勢三:
各種黑科技高速融入物流業
過去,物流業往往是應用高新技術和裝備最晚的行業,而近兩年,由于電商物流特別是快遞物流的市場競爭激烈,加上資本助力,最新的科技成果開始密集在物流業落地。2017年,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區塊鏈等紛紛在物流業找到了應用切入點。
10月9日,京東物流宣布在上海市嘉定區建成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倉,從入庫、存儲、包裝到分揀,實現全流程、全系統的智能化和無人化,無人機、無人車和無人倉將成為京東智慧物流的三大支柱,盡管京東無人倉覆蓋的面積還只有四萬平方米,但此舉無疑代表了物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10月17日,菜鳥網絡也在廣東惠陽發布了擁有超百臺機器人的超級機器人旗艦倉,可單日發貨百萬件。超智能/自動化貨架、智能/自動化分揀、自動碼垛、無人卡車、無人機、機器人、物聯網、人工智能、電子面單、智慧調度和區塊鏈等技術開始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物流業。
趨勢四:
供應鏈由分工合作轉向跨界融合
大數據、云計算讓數據資源變成了數字資產,并有了場景變現的可能,而整個供應鏈也由分工合作開始向跨界融合演變。
6月1日,菜鳥網絡宣布順豐關閉了對菜鳥的數據接入,并要求順豐站隊,從騰訊云轉投阿里云,而順豐隨即發布公告稱,是菜鳥網絡率先關閉了順豐旗下豐巢的數據接口。而后,騰訊、京東、美團、網易和蘇寧紛紛加入戰陣,“三通一達”則開始思考未來自己的“數據人生”,最后由國家郵政局協調,這次“數據接口互懟”事件才偃旗息鼓。
8月8日,運滿滿向南京雨花公安分局報案,指證同是無車承運人的車貨匹配平臺企業貨車幫非法侵入了運滿滿的計算機系統,偷取并轉化貨運信息六千萬余條。
顯然,數據已經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它不僅是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資源,更是重要的生產力,而且數據資源可以形成能“場景變現”的數據資產,特別是在“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與客戶相關的數據資產才是場景變現的核心價值。而對數據資產場景變現的巨大期望,導致不同經營主體間激烈博弈;即便在可以保證數據安全的情況下,也很少有商業企業愿意將具有商業價值的自有數據資源拱手讓出。
供應鏈跨界融合的趨勢應運而生,僅一個大閘蟹冷鏈產品,順豐速運就融合大閘蟹養殖戶、電商順豐優選和終端快遞柜豐巢,提供全產業鏈“專貨、專線、專運”服務;京東物流則提供了包括捕撈、物流、運營、營銷和保險賠付在內的一整套解決方案;阿里天貓也與菜鳥網絡、盒馬鮮生及安達公司形成極速配送聯盟。上下游產業鏈跨界融合的“商流、信流、金流”三流合一模式在需要極快速服務的市場中獲取了較大的競爭優勢。
當然,也需要在技術層面解決數據共享沖突問題,那就是在數據共享之前,不僅僅要確認數據安全,還需要實現數據保密,實現客戶數據、貨物數據與物流大數據的有效隔離。
趨勢五:
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上升為國家戰略
面,并對綠色供應鏈和全球供應鏈兩大方向給予政策優惠和引導資金支持。
《指導意見》給一直強調降本增效的物流業提供了跨越式發展的機遇,也是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全面形成產業生態鏈從而獲得全球競爭優勢的機遇。
早在2012年,美國就發布了《全球供應鏈國家安全戰略》,將供應鏈管理上升為國家戰略,其目標一是促進商品的高效和安全運輸,二是培養一個有彈性的全球供應鏈;英國、歐盟及日韓等國家也紛紛跟隨,將供應鏈平臺的競爭作為國家競爭的主要支撐。
10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培育出100家左右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同時,《指導意見》還提出了六大重點任務,覆蓋農業、制造業、流通業、供應鏈金融、綠色供應鏈、全球供應鏈六個方
趨勢六:
新一代多式聯運模式呼之欲出
目前,集裝箱多式聯運持續獲得政策支持,鐵路為主導的集裝箱多式聯運模式得到空前加強,新一代多式聯運運營模式將應運而生。
國家已將多式聯運列為中國物流業降本增效的重中之重和物流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第一個重點工程。4月19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和鐵路總公司聯合發布了《“十三五”鐵路集裝箱多式聯運發展規劃》,強化了鐵路在集裝箱多式聯運中的主導地位。
繼2015年認定第一批16項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后(這16項示范工程全部涉及鐵路運輸),2017年11月10日,國家又公布了第二批30項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其中有25項涵蓋鐵路運輸,可見鐵路貨運在其中起到的主導位置。
集裝箱多式聯運具有產業鏈長、高效便捷、集約經濟、安全可靠等優勢,應予鼓勵發展,然而全球通用的集裝箱多式聯運模式在國內卻并不成功。目前來看,集裝箱海鐵聯運僅占全國港口吞吐量的1.5%,集裝箱公鐵聯運也僅占貨運總量的2.9%,而發達國家的集裝箱多式聯運已達到貨運總量的30%至50%。
在傳統體制機制下,集裝箱多式聯運短期內很難有突破,加上各行業基層末梢的權力尋租和跨經營主體的利益博弈,也嚴重阻礙了多式聯運的應用,只能在技術上和運營模式上尋求創新,通過運營模式創新和技術手段創新,來跨越以往加在集裝箱多式聯運上的各種束縛,而適合國情的新一代多式聯運模式必然在政策、技術和資本的強力支持下取得突破并得以普及。
趨勢七:
中國企業普遍具有全球化視野
經濟全球化和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引領中國物流企業以資本并購和業務擴展的方式開始向海外市場拓展。與此同時,中國物流龍頭企業已普遍具有全球化視野。
如今,中國已站上全球經濟總量第二的位置,截至11月份,廣義貨幣(M2)已發行167萬億元,加之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布局的調整,近年來實體經濟又徘徊不前,以資本并購和業務擴展方式向海外市場拓展,就成為許多物流企業必然的選擇。特別是在競爭日漸激烈的全球市場,供應鏈上下游聯盟及橫向網絡聯盟成為必然趨勢。
在海運市場上,由于全球經濟低迷,貨運需求急速下降,導致航運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許多船運公司和港口企業不得不進行兼并重組以自救,航港規模化、網絡化、聯盟化和航港融合成為普遍規律。
中遠海運正在全球不斷收購港口和碼頭資產,在已擁有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荷蘭鹿特丹Euromax碼頭、阿聯酋阿布扎比哈里發港和意大利瓦多碼頭、青島港16.82%股份和上港集團15%股份的基礎上,中遠海運7月9日宣布聯合上港集團,以492.3億港元的價格收購東方海外。
以融資-并購-再融資擴張模式實現高速發展的海航集團,其業務版圖除了覆蓋旅游、資本、科技外,還有物流。2月份,海航以26.5億元并購海越股份;4月份,以10億美元并購新加坡上市物流企業CWT、以53億元并購嘉能可旗下的石油倉儲和物流業務。
快遞企業也在加緊全球布局,6月1日,順豐與UPS在香港成立了合資公司,5月9日圓通10.41億港元并購了先達國際,11月3日,菜鳥智能倉庫落地吉隆坡,跨境電商對跨境快遞物流服務的需要引發了新一輪海外投資的熱潮。
趨勢八:
綠色物流引領未來行業發展
以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為契機,綠色物流及綠色供應鏈將引領未來行業發展。
3月3日,環保部出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對京津冀周邊的“2+26”城市,提出了嚴控影響環境的七項主要任務。由此,天津市政府規定天津港在4月底全面禁止接收公路運輸煤炭;河北省政府則規定10月1日起,全面禁止汽運煤集疏港,煤炭、礦石等大宗貨物將由公路運輸全面轉為更為綠色環保的鐵路運輸。
北京鐵路局也開始配合北京市政府,規劃“外集內配”的綠色物流倉配模式,利用鐵路網絡優勢和多式聯運模式實現各產地保障性運輸,利用北京周邊及內部的多個鐵路貨場,實現首都保障物流升級改造,利用接取送達控制并協調新能源汽車實現全城區配送。
11月2日,國家郵政局等部門又聯合發布了《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降低包裝耗用量,減少環境污染。
在國家政策推動下,綠色物流已經成為一種必須接受的可持續發展趨勢。菜鳥網絡聯合32家物流合作伙伴成立菜鳥綠色聯盟,實現減量包裝;京東推行減量包裝、生物降解和循環包裝,并聯合品牌商推行供應鏈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