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業總體粗放人所共睹!臟亂差,小散雜,“江湖”之習氣,誠信之缺失,如此這般,冰凍之狀,非一日之寒也!“物流”之語,直譯東洋,確是讓人費解,名可名,非常名也。國人不去細究,卻故意迷惑同胞,讓每一個物流人神魂顛倒,云霧之中,暈乎玄乎…… 吾,一日三省,何為物流?做物流,學物流,講物流,研究物流,分享一點心得體會,算是作業吧。
物流,直意為“物”的“流動”,也可稱,物的“流通”,本質是“物”,精髓是“流”,是為“流”而努力探索,創造“流”之要素(流體,載體,流向,流量,流程,流速)。東洋人聰明,進而延伸出的“JIT”模式,卻被國人吹捧數年,殊 不知此僅為九牛之一毛。其“六要素”之思想渾然天成,繁衍無數‘管理’之新 學說,‘經濟’之新思維,‘社會’之新思想……嘆為觀止!
“物流管理”之門類學科起源于大洋彼岸的新大陸移民國家,在那個精英及精英思想所雜交而成的國度里,總是那么‘創新性’的引領這個世界,國人更是奉 為天之使命,實為無奈之舉。‘物流’從服務軍事的“后勤學說”演變成了工業 革命的最重要“武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被秘密確定為國家經濟及軍事之基因。 我們總是追趕著什么,趕不上不是因為別人跑的太快,是因為我們總是原地打‘轉轉’。我們過去太相信“光腳不怕穿鞋”的,但今天可真要好好想想“光腳的” 和“穿鞋的”要干的是什么,要比的是什么!現代物流新思想創建者的老外根本 無法知曉物流的祖宗是中國——暫且不表,只說這個‘黑人’當了總統的國家的總統這么說,“還要領導世界一百年”。
他們的確把物流玩到極致,小而無內,基因工程,生物醫藥與 3D 打印;大 到無外,世界為其‘工廠’,為其“代工”,太空任其遨游。現代物流改變了世界, 它誕生了一個叫“托盤”的小玩意兒,這個像個幽靈的小家伙讓美利堅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強國。然而,這還不夠,它又生出了一個玩意兒,那東西叫“集裝箱”, 它加速了“物流改變世界”的格局。當然這還僅僅是“表象”,功能強大的物流思想,有著龐大的戰斗群,如:包裝、裝卸搬運、倉儲、配送、運輸、流通加工、 信息處理。不簡單,這可是誕生快半個世紀了!
“德意志戰車”,也許是,除“東洋”之外能把‘物流’演繹如此精彩的人吧,我佩服得很,由此讓世界瘋狂的“工業 4.0 模式”,更是讓國人效仿,這似乎成為習慣,習慣啦。被蒙在鼓里的不只是中國人,托盤的一體化和物流的單元化本標準化是德國物流乃至國家經濟的基因,這話聽著耳熟,因為老美說過。日 爾曼民族是偉大的,他們說,物流不就是“搬運”嘛,‘搬’和‘運’,如此精辟!較東洋之說(物的流動或物的流通)更為通俗。他們為此而創立物流‘流動搬運’ 的“指數”,1.0, 2.0, 3.0, 4.0,5.0。當然可以提出工業 4.0 嘛,物流都 5.0 了。我們的呢,物流還沒有“零的突破”!道生“1”,先有“道”再說吧。
老美沒有那么好忽悠,“項目管理”的思想為物流再次插上翅膀,物流在美國說不清是第幾次騰飛了,‘時間’和‘空間’已經和諧的統一,混沌的有序, 二者完善的結合,讓我們汗顏!至今我們中國的物流人還要為“浪費空間”而心 疼,“耽誤時間”而痛苦,當然,“空間”是物流人‘腦殘式’的想法,“時間”是客戶‘傻x式’的以為。老美不僅貢獻了“VMI”這一物流思想,還有很多,也許還有很多被中情局“扣”下了吧,“我不讓你知道”,呵呵,玩的就是這種玄虛。 轉換了“時~空”,它誕生了,它有名有姓,它就是“供應鏈-SCM”,它包含四個 環節,“產供銷回”——僅此嗎?非也,我們總是上當,我們做事都是急于“模 仿”,而非“超越”。今日我們部分物流人已經明了,那個又出來的新玩意叫“三流合一”,當然那是二十年前我們學物流做物流的時候聽說的,今日早叫“四流 合一”,“五流合一”,“六流合一”,某幾個電商品牌的企業自以為做到了“三流 合一”或“四流合一”,開心死了,其實差得遠呢,僅“物流”這一流就沒能實現,吹吹牛罷了。
啰嗦這么多,可能把一些人弄迷糊了,當然,聰明的物流人會更加清醒,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以上的話,省略了很多。十多年的物流探索中,無數次的 重復“布道宣傳”,已經快“精疲力竭”了。受物流界多位朋友委托,不好意思 拒絕,動筆之時查閱一下才知,我這個“物流瘋子”已經七八年沒有再寫文章了,數一數也有上百篇刊登在不同的媒體上。那時候到處說,無知而無畏。現在雖然寫的少了,但是這張“破嘴”倒沒有閑著過,每天都還在布道宣傳,收獲就是沒 有人知道我是“物流瘋子”了,給我換個外號:托盤瘋子。還能瘋多久???
其實我只是說出了大家不愛說、不想說、不能說的話罷了,沒什么了不起,什么瘋子呀,就是傻子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我在喊,就我在做,孤獨,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說點正題吧,否則跑題太遠——用心良苦呀,只是想讓物流人知道物流那些事,知道物流它病在哪里。如何下藥,還是先診斷吧,提提問題。
物流,是“物”出了問題,還是“流”出了問題?記住,“流”可是有六個 “要素”的。
“物”有問題,我想我們每個國人都清楚,“物”是不安全的,可這不安全的“物”還卻是過了‘剩’,奇了怪啦。
“動輸”出了問題,還加速“物流”問題的嚴重性!運輸本是“產品”,物流本是“服務”,運輸本是“生產”,物流本是“消費”……
我的天吶,亂了套啦!現實是“物流”干了“運輸”的事,運輸干了物流的事。運輸既然是產品,可這產品一無“標準”,二無“價格”,‘無價格’的結果 就是“無法交易”,無交易這是做的什么“生意”呀?就沒辦法“清分”了嘛。 所以中國誕生了馬云,奇了怪啦,物流要靠馬云?還真是別急,馬云都著急“物流”那點事兒,為物流頭疼十多年。運輸是生產,且為生產服務!專家和教授們都說物流是“生產型服務業”。物流是服務,現實是物流沒有一點兒‘服務品質’, 服務理念,二道販子的黃牛嘛。物流是消費,卻不能促進消費,還讓國家政府如 此著急的去解決‘商貿流通環節’的問題,真不應該呀,其實我們這些小民就可以為之。
接著問。我們國家的“運力”何為,“運能”何在?送不明白咋配,配不明白咋送;落不明白咋配,“落地配”豈不變成了“摔地配”?
“最后一公里”還是“最后一百米”,意思是可以“沖刺”了?呵呵,別一頭“撞進”人民家里,把人嚇壞了。“物流第一公里”呢?物流的每一公里都有 了問題,你們難道不知道嘛,你們又知道是哪一公里出了問題呢?索性說“最后 一公里”出了問題,因為只有最后一公里貼近‘消費者’的時候才被投訴嘛,自欺欺人!由此看來,“城市共配”更是要等這批物流人死后再實現吧。
物流的“標準化”在哪里?你們都看著“物流家庭”的兄弟們(人、車、貨、
盤、箱、帶、架、盒、筐、庫等)打架打的很兇,很好玩,還標準個屁呀,把裝卸工都累死算了,我看誰來干活!物流這事要是沒有人干活,就更好玩了,好好玩吧。
甩啥?天天聽說“甩掛”,“甩屁股”、“甩頭”這詞兒也出來了,到底甩啥?直接“甩貨”不行嗎?呵呵,沒“子偉”的那些玩意兒,你還真“甩”不了。 甩掉了就回不來了。
接著問,就算是天問!物流的“六個系統”我們停了幾個了?“六大系統”能否共同和諧的運行起來,形成一種健康生態?否則把馬云累死也不一定做成
“四流合一”,那還是建立什么“生態”?!物的“包裝”就出了問題,還“運”什么呀,還“儲”什么呀,還“搬”什么呀,還“配”什么呀,有誰會對“包裝”負責呢?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你們說說是哪個出了毛病呀?
“物流”和“供應鏈”總斷鏈子,這不好玩。我想說,“回收物流”誰在做呀?奇了怪了,斜了門了,都在沖著“車”使勁,卻就是不讓司機有“尊嚴”的活 著,到處騙司機,吃拿卡要,關門逮狗,甕中捉鱉,司機反抗了不是,已經反了 喲,這‘物流江湖’要起波瀾了。
不是不想寫了,老聲常彈,毫無新意,發牢騷我都覺得沒啥意思。該問的都問了,該說的我有點保留,沒全說,靠這個吃飯呢,不過用心的物流人會發現我 還是說的挺多的。
總結幾句吧,本文主題“單元化運輸”,你不“單元化”我怎么運輸呀?!簡單,只是,你“不標準化”我怎么單元化呢?說什么呢,我想標準化,我標準化了,你還能選擇我合作嗎?你們這么幾個人都團結不了,那就是一條蟲!沒有 “標準化”和“單元化”,我們的物流就是癱瘓的“廢人”,物流就沒有了流動 的價值和意義!因為,沒有“標準化”和“單元化”就不能“機械化”,沒有機械化運輸就變得毫無意義,只是“盲流”和重復的“倒托盤”——勞民傷財。再 者說,沒有機械化,就不可能“自動化”,沒有自動化就不可能“智能化”。沒有 機械化的物流,沒有自動化的物流,沒有智能化的物流,哪有可能在中國發生“工業 4.0”這種事情呢?奇了怪啦……
物流就是“攬貨”,運輸就是“運貨”。用啥攬?用服務理念和運輸能力!用啥運?用“能力”—運能和運力!如何把用動力和運能?用信息化系統平臺, 有了這個物流的信息化就自動化了,用了這個物流和運輸就機械化了,把運力和 運能完善的結合和組織,你就是組織運力的“運力組織”了,是“無車承運人”了。親愛的物流人,能明白嗎?
物流是服務,服務誰?服務“物”,因為“物”是服務于人的。人和物之間所產生的“服務”就要有人做,就要外包給‘愿意做’、‘有能力做’的人去做, 這個“外包”就是物流很大的學問之一,就是如何外包?且不說外包給誰。 外包有三,逐步遞增,如,區域外包,功能外包,系統外包。外包給誰,層次疊加,如,3PL,專線運輸商,運力組織者,黃牛黨,司機等。 物流運輸過去用“人”干,現在用“人+機器”干,未來用“機器+人”干。 不說了。